背景
当前位置:首页 > 网站精选 > 26】去获取自己的社会标签

26】去获取自己的社会标签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7-17 10:55:38

今天看了S的文章《高学历人士身上的一些问题》,里面有这样一段话,跟大家分享一下:“其实当我们走上社会,完全就是换了一个价值体系,我们内心一定要拥抱更多一些的多元性。社会是个大数据,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,而我们在社会上生存,必然也会遇到不同的人。”


其实,在昨天的文章中,已经写了20多岁工作三年左右的人的焦虑。今天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某些时候问一问自己“我是谁”这样的问题?(突然感觉好哲学,不是我的风格)

如果在读书的时候,这个问题好像很容易回答,我是学生;继续问自己是学哪个专业的?计算机。基本问题到这里夸你两句“这小孩儿不错”就结束了。

可是一旦工作了,就有一些不同。如果你在一些互联网公司,回答自己是做互联网的;继续追问“具体哪个行业呢?”,游戏;继续问,做什么类型游戏?手游;具体负责的是什么呢?测试;哪款游戏呀,你们测试是不是每天就是玩玩游戏就可以了……

在学生时代,人们用少有的几个价值标准去评判:成绩和特长比较常见,其他就比较少。走向社会,社会的多元而又全面的属性,给了我们更多的评判标准。于是,你会发现,那些在学校里不如你的学渣或艺残未必混得比你差。

小时候,我们的学习一直是用“木桶原理”来的。它讲的是你的短板决定了你成就的高度。如果在学校的认知体系里,这点基本没有异议,除了极少数在某些方面有过人天赋的奇才。在社会认知体系中,它貌似出现了问题。在网上过关于“长板原理”的文章也看到过几篇(原理如下图)。

最近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,仍然在思考这个问题,更倾向于一种新的理论——“海上礁石”(名字我自己起的)。人的成就分为向外和向内,向内本身又影响了向外。向内则可以通过技能、学识、认知、见解等区分层次。如果把这些内在的能力类比成你的海平面高度。那么你性格特质中难以令人接受的地方,就是海平面上的礁石;你不断成长,提高自己海平面的高度,那么这些礁石就会被埋于海面,问题就不再是问题。同时海平面除了纵向的高度提升,还有横向的广度提升。在海平面较低的时候,你不会意识到大面积的陆地会是你的问题,可是一旦平面拔升,原本看不到的问题出现,就成为了新礁石。

学校的认知体系大抵来源于我们的教育体系——你在什么平台?你在上学和你在清华读书差距就很大。而社会的认知体系发生了变化——你做了什么?。如果你开发了XX工具,可以降低企业成本,那你是在阿里做的还是在某创业公司做的,区别就没那么大。有时候甚至小平台的成就更受人瞩目。

有没有那么几个人,我们提到他,你就能立马描述?如郭德纲,著名相声演员;何炅,著名节目主持人;傅园慧,游泳界的段子手……如果把”他“换成”你“,还能一句话描述么?这样的一句话,就是我们的社会标签。这样的标签代表了你的特质,让别人从茫茫人海中找到你。

我从上一份工作中离开的时候,和老板告别的时候,曾向他咨询“如何克制自己的缺点?”他告诉我,“不需要克制缺点呀,如果你的缺点是缺点,那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,你的优点还不够优秀。”性格特点用缺点和优点来区分会让人狭隘。性格特点是从小开始塑造的,形成后极难改变。不管这个特点是别人喜欢的货不喜欢的,他们的存在构成了现在的你。如果你知道自己有优点,而且大家也十分认同这种优点,那就努力把它继续做好形成壁垒。

成长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。没有人知道你究竟适合做什么,或者向哪个方向努力会得到什么。但是,这从来都不是你停滞不前的理由。我们需要去做一些可以增加自己自身价值的事情,这个是对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投资。对自身价值的投资,是前文将的向内投资。而改变往往是由内而外的,这份投资的过程,其实也是为我们的社会身份打标签;而这份投资的回报,就是最终给自己打上的社会身份的标签。

有些人会反驳了,我不在意呀,要社会标签这些虚名做什么?给自己添加压力么?这么说也不错,但是希望你是有了一定的身份之后才说这些话的。毕竟我没见过哪个穷人会担心“有钱之后不开心”。



友情链接